Blog


NSO'17歐巡之旅見聞系列1

首站比利時克拉拉音樂節「來自台灣」贏得滿座掌聲!

3月19日NSO歐巡第一站於比利時克拉拉音樂節(klarafestival)的演出在近乎滿座的觀眾掌聲中圓滿結束。

「克拉拉klara」是荷語「古典樂電台Klassieke Radio 」的縮寫,此音樂節原先是由當地的古典樂電台所發起的,至今已舉辦超過10年。
 
每年約在三月舉辦為期兩週的古典音樂饗宴,其節目表演形式與類型多元,有與聽眾近距離接觸的小劇場演出,也有邀請來自國內外的知名交響樂團在BOZA音樂廳的正式演出。今年受邀參與音樂節的國際演出團體除「台灣愛樂」之外,還有「紐約愛樂」「比利時愛樂」等知名樂團。
 
克拉拉音樂節的演出內容都會以現場收音直播的方式,透過克拉拉電台傳送到整個歐洲區域,觸及率達一千四百萬聽眾,是歐洲古典音樂圈極具影響力的音樂祭之一。
 
 
 
每年克拉拉音樂節都會制定一個特別的主題,讓各國音樂家來用他們的音樂演繹與詮釋。今年的主題則是定為「Home, Sweet Home」。當一段旅程開啟,無論此行目的為何,家鄉的音樂總是隨行於旅人,是獨處時思念家鄉最好的慰藉,也是用音符代替語言,在音樂中傳遞故鄉獨有的風土與人文精神。
 
 
 
NSO在這次的演出中特別挑選了兩首與主題呼應的曲目,一首是由台灣知名作曲家也是現任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的金希文老師於1996年所創作的第三號交響曲《台灣 Taiwan》;另一首則是由德沃札克於1893年創作的世界名曲第九號交響曲《來自新世界 From the New World》。
 
作品相隔一個世紀的兩位作曲家,在創作時的時空背景與在音樂語彙的選擇上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德沃札克是捷克的知名作曲家,在1892年受紐約音樂學院的邀請擔任院長一職。學院創辦人希望借重他在民族音樂的長才,引導美國音樂家不再一味的複製歐洲文化模式,而是能夠發掘出美國音樂文化的內涵,找出民族自信心。
 
隔年,德沃札克則創造了這部融合非裔黑人音樂和當地印地安原住民音樂以及捷克農夫慶豐收的飲酒作樂舞蹈-波卡舞的交響曲。藉由將美國與捷克的庶民風土音樂譜入曲中,讓古典音樂更貼近一般民眾,也為當代的音樂家開創出古典樂創作的新方向。同時,德沃札克也藉由此創作讓家鄉的人們聽到「來自新世界From The New World」的新音樂,並抒發思鄉之情,其第二樂章就是大家耳熟能響的《念故鄉》,由聲樂家李抱忱於1922年改編成中文合唱曲。
 
 
[影片未經授權如遭刪除請見諒]
 
而金希文的《台灣 Taiwan》則是長年旅居國外回台定居後,在1996年受邀於溫哥華交響樂團委託創作而有了這部作品。當時正值台灣首任民選總統選舉、台海危機、與多個友邦國陸續斷交等無論是政治、外交、社會、人民都處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局。然而金希文深信勇敢的台灣人從不畏懼苦難,不論面對多少黑暗,歷經多少挫折與掙扎,仍然會在打擊中逐漸堅強,在挫折中成長,在黑夜中學會珍惜光明。
 
此部作品一開始雖未命名為《台灣》,但卻是原原本本地將「台灣人精神」以史詩交響曲的形式向世界發聲。而在20年後的今天,台灣在外交、經濟與全球化的定位上仍然面臨重重的挑戰與難關,此次NSO在歐巡演出特別挑選這部作品,除了傳達「來自台灣」的聲音之外,更希望透過音樂展現「台灣精神」。
 
在音樂動機上金希文使用了許多特殊的打擊器樂與休止符來營造掠擊的感受,而黑管則是扮演了呼救的角色,透過編曲結構的疊加與前後層次的置換,為呼救、掙扎帶來更多的緊張感,同時也鋪陳著尾章的崛起高潮,象徵著壯烈的收穫。在第二樂章,金希文將《雨夜花》譜入曲中,除了因為這首作品最能代表上一代台灣人的心聲之外,淒切的旋律,帶出無奈的吶喊與哀憐。
 
 
 
金希文認為:身為一個當代作曲家,他所追求的美好音樂不在樂手的演奏技巧有多麼的高超,編曲有多少的華彩,而是能否透過音樂達成觸動人心的「溝通」,並展現音樂背後的人文涵養。另外,他希望以西方的器樂創作本土題材的作品,讓當代古典音樂扮演橋樑的角色讓全世界可以因此看見台灣、聽見台灣。
 
 
這也是Chord & Major一直以來的信念,在乎與音樂相關的人、事、物,希望透過「調性耳機」讓喜歡音樂的朋友,感受到音樂的每個細節及創作者、演奏家的完整情感表現。讓我們用古典樂調性耳機好好地來欣賞金希文的《台灣》與德沃札克的《來自新世界》。
 
%
*可自行輸入百分比
*Input the run-in percentage
歡迎使用「Chord & Major 全頻煲機程式」
完整煲機流程約為60分鐘,請依以下指示開始進行煲機:

1.請將耳機與播放裝置連接。
2.請將播放裝置的音量設定至100%。
3.按下start鍵後開始進行煲機。
Welcome to Chord & Major Full Frequency Run-In Program
The whole progress is around 60 minutes, please go through the following steps:

1.Connect the earphone and the audio device.
2.Set the volume at 100% on device.
3.Press “START” to begin with the Run-in program.
*注意事項:
煲機過程中因頻率與音量的變化較大,不建議直接聆聽。
*Note:
Not recommend to listen to the music through earphone during running this program due to the high volume setting and frequency changes.

第一階段:線性跑動

Step 1: Linear-Drive

頻率運作範圍:0Hz~45kHz
時間:約20min
本階段針對耳機進行基礎熱身,讓耳機循序漸進地全頻運作,讓彈性恢復

Frequency: 0Hz ~ 45kHz
Time: 20 mins

This step is to do a basic warm-up for the earphone and let it play through all frequencies gradually to perform a better drive flexibility.

第二階段:瞬態反應

Step 2: Dynamic Response

頻率運作範圍:0Hz~45kHz
時間:約10min
密集的瞬間動態動作,進行更高壓的極端熱機,讓性能運作達最佳化。

Frequency: 0Hz~45kHz
Time: 10 mins

Through the frequent dynamic responses to highly congress the burn-in progress for maximising the functions.

第三階段:全頻緩機

Step 3: Full Frequency Ease-up

頻率運作範圍:0Hz~45kHz
時間:約30min
開始進行疏緩,讓耳機緩機,保留其延展性,讓驅動狀態穩定。

Frequency: 0Hz~45kHz
Time: 30 mins

Begin to ease-up the earphone for remaining the ductility and stabilise the driver.

START
PLAY
STOP
語言:繁中 / 日本語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