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風琴這項樂器在爵士樂領域的曝光到流行,充滿了種種「美麗的錯誤」。為了讓貧窮而無法購入管風琴的教堂也能演奏風琴,電風琴因而誕生,卻因為音色變化的豐富以及溫暖的聲音,而被廣泛地運用在爵士樂演奏中。最著名的電風琴型號Hammond B3的製造商本來打算製造擴大機搭配自家產品,完全看不起另一家擴大機製造商Donald Leslie所打造的Leslie Speaker。沒想到最終所有的電風琴演奏家都指名Leslie Speaker來與Hammond B3配對,奠定了爵士電風琴最經典的聲波型態。
[電風琴 Electronic organ, picture from wikiwand:www.wikiwand.com]
同樣是音色溫厚的樂器,爵士吉他的音色以F響孔的設計產生直射的音場,並在頻域上強調中低頻,進而由真空管音箱催化出厚實的聲音。在60年代初期,大瓦數的音箱尚未普及。因此只要音量稍大,就會產生些微溫暖的破音音色,深化了暖色系的印象。即便吉他與音響設備的技術大有進步,音色絕對能夠在透明度上有更好的表現,但是許多現代的爵士吉他手還是偏愛那復古、懷舊的醇厚聲影。
[韋斯蒙哥馬利 Wes Montgomery, picture from Jazz Guitar Lesson:www.jazzguitarlessons.net]
當電風琴遇上吉他,由於天生的音質相近,就猶如咖啡與牛奶混和出風味絕佳的拿鐵般,在音色上特別水乳交融。因此,歷史上出現多組吉他、電風琴加上鼓的三重奏,也就不令人意外了。舉例而言,Jimmy Smith/Eddie McFadden/Donald Bailey、Grant Green/Larry Young/Elvin Jones、John McLaughlin/Larry Young/Tony Williams、Pat Martino/Jack McDuff/Joe Dukes,都是經典的吉他/電風琴組合。
其中,你最不能錯過的,是Wes Montgomery、Melvin Rhyne和Paul Parker的組合。他們在1959年出版的專輯《The Wes Montgomery Trio》,被公認為是吉他/電風琴三重奏的里程碑之一。不妨和我一起找出這張專輯,轉到第6軌,聽聽“Satin Doll (Take 5)”如何?
[The Wes Montgomery Trio, picture from wikipedia:en.wikipedia.org]
這首鋼琴大師/作曲家Duke Ellington的作品,在一開頭便由Wes和Melvin共同奏出旋律。自己身為吉他演奏者,以前曾經癡心妄想地要聽出Wes彈了甚麼。但是除了最高音的旋律外,其他的和弦聲響,在風琴與吉他渾厚的中頻交會下,早已成為融合一片的聲音,難以再分彼此。
在電風琴即興之際,Wes採用類似大樂團的伴奏手法,一拍一下的穩定前行。而角色互換時Melvin以緩步前進的低音以及點綴式的和弦伴奏交給Wes發揮。Wes的演奏喜愛先以單旋律發展,逐漸堆疊至「Chord Melody」–同時以和弦交代旋律的技巧–的高潮。在單旋律發展時,Wes擅長以對仗的樂句,彷彿是自己跟自己一來一往的在對話。初始以短樂句開展,並持續將其延伸拉長,將整體即興的節奏感掌握的恰到好處。Chord Melody段落中,即便是刷和弦的形式,你仍然可以聽見一條美妙的旋律現在最上方遊走。而和弦彈奏如此順耳,最重要的功勞是源於Wes以拇指而非彈片撥奏造成的溫和音色,也是Wes最為人所知的獨門絕技。
滿滿的中頻厚度,是吉他/電風琴三重奏的聆賞重點,也是最應該被聆聽設備強調的部分。而Wes Montgomery這位吉他巨擘所帶領的這隊人馬,更是兼具旋律美感及節奏舒適度的頂尖組合。在秋意濃厚、冬季將臨之時,Wes的彈奏將帶給你滿滿的暖意,直上你的心頭。
[Cover Image:Wes Montgomery at the Theatre des Champs-Elysees in Paris, France on March 27, 1965 by JEAN-PIERRE LELOIR. from wbgo.org]
作者簡介:
林華勁,爵式生活誌專欄作家、爵士二人組「二重邏輯Duology」吉他手。自高中與Keith Jarrett的Koln Concert相遇後開啟爵士聆賞之旅,並在大學一頭栽入爵士吉他演奏的世界,迄今已有十年的演奏經驗,在台演奏足跡從台北Blue Note、女巫店、Sappho、Marsalis Home Taipei遍佈到音樂節如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節新秀音樂會、台中爵士音樂節。從Bebop、Hardbop、Fusion一路到當代爵士,樂手與樂迷的雙重身份對爵士樂有更深層的體會,也因此嘗試藉由文字將音樂具象化,透過網路平台分享聆聽經驗。 【ginjazzyology.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