ー爵士音樂的起源ー
爵士樂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的美國南方,是由非裔美國人(黑人)所發展出來的庶民音樂。其音樂富含了大量非洲音樂特色、節奏鮮明、並融入了黑人樂天知命、隨興灑脫的即興精神。
在爵士樂的發展歷程中,被喻為爵士樂搖籃的新奧爾良扮演了一個關鍵角色。由於當地的社會氛圍非常開放,促使不同信仰、不同種族的人們可以互相聯絡,因而使原本以非洲音樂為主體的爵士樂,逐漸地融入了法國、西班牙、愛爾蘭等歐洲音樂的和聲元素。
爵士樂發展初期是以樂曲形式存在,一開始盛行於南方黑人聚集的大都市,如紐奧良或聖路易等地。隨著時代的更迭,爵士樂慢慢擺脫舞曲的形象,同時也不斷加入新的元素,因此逐漸衍生出各式流派與風格。
ー爵士樂的流派ー
爵士樂的流派主要以時間軸區分,但仍有部分流派是以融合元素區分。
時間軸區分:
20年代末期(大樂團Big band時期):以重視搖擺的舞曲演奏居多。
40年代中期(咆勃樂Bebop時期):運用複雜的音階與和聲、高速演奏、並有長小節數的即興演奏。
40年代末期(酷派爵士Cool Jazz時期):運用大量的編曲、和聲簡約甜美並較具有旋律性。
50年代(硬咆勃Hard bop時期):編曲簡單、重視即興、節奏感強烈。
50年代末期(調式爵士Modal Jazz時期):運用極少的和絃、讓樂手在即興演奏時更有彈性。
60年代(自由爵士Free Jazz時期):試圖擺脫爵士流派的和聲限制及任何規則, 隨樂手自由即興。
融合元素區分:
拉丁爵士:以混和古巴音樂騷莎Salsa 、曼波 Mambo等快板節奏及巴西音樂森巴Samba、巴莎諾瓦Bossa Nova等輕快慵懶節奏為主的新爵士樂風格。
融合爵士:60年代搖滾樂成為主流音樂後,爵士樂手融合了搖滾Rock、放克Funk 、 電子音樂等元素而形成了新的融合爵士流派。